远离基孔肯雅热&登革热
日期:2025-08-31 11:53:57  发布人:010557  浏览量:15

同学们注意啦!近期高温多雨,蚊虫活跃,正是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高发期。别担心,收好这份防护指南,安心度过夏天。我们先来对比一下这两种疾病帮助大家科学识别和预防。

 

一 病原体和传播媒介

 

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病原体不同:

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,仅1个血清型;

登革热由“登革病毒”引起,有4个血清型。

传播媒介相同都是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。

二 易感人群

人群均普遍易感。无论年龄、性别,只要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,均有感染发病的可能。

感染基孔肯雅热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。

初次感染登革热后对相同血清型产生持久的免疫力,但对不同血清型登革病毒不能形成有效保护,再次感染不同血清型登革病毒可能增加重症风险。

 

三 潜伏期

基孔肯雅热:一般为1~12天,通常是3~7天。

登革热:一般为1~14天,通常是5~9天。

四 典型症状对比

1.相同点

均可出现高热、皮疹、关节痛等症状。

 

2.不同点

基孔肯雅热:

表现为游走性小关节(如手腕、踝趾等)痛,急性期多关节疼痛、肿胀或僵硬晨间痛感较重,严重者无法活动;通常1~3周可缓解,部分病例关节痛可持续数月。

 

皮疹多在发病第2~5天出现,通常在躯干、四肢伸侧、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,疹间皮肤正常,部分伴瘙痒,数天后消退,可伴脱屑。

登革热:

起病急,突发高热,伴疲乏、厌食、恶心,头痛、眼眶痛、肌肉及骨关节痛等明显症状。

 

皮疹症状多于病程第3~6天在头面部、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。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“皮岛”样表现等,多有痒感,不脱屑,持续3~5天。
部分病人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如皮下出血、注射部位瘀点、牙龈出血等;严重可出现皮下血肿、血尿、脏器损伤等症状。

 

五 预防措施

预防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,最根本、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防蚊灭蚊,切断病毒在“人-蚊-人”之间的循环。具体防止叮咬方法:

1.物理防护:减少蚊媒活动高峰期(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)的户外逗留时间,尽量穿着浅色、宽松的长袖衣裤,减少皮肤暴露。

2.化学防护: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含有效驱蚊成分(如避蚊胺、派卡瑞丁、驱蚊酯等)的驱蚊剂,并按说明书要求及时补涂。

3.居所防护:安装纱窗纱门并保持完好,睡觉时使用蚊帐。室内可使用蚊香、电热蚊香液/片或电蚊拍驱杀蚊虫。

这个夏天,同学们一定做好预防,一旦出现相关症状,及时就医并说明情况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图/文   吴灿灿)


核发:010557 点击数:15 收藏本页
分享到
相关链接